2014年3月财盛配资,克里米亚半岛以一场震动世界的公投宣告“脱乌入俄”,超过96%的参与者投票支持加入俄罗斯联邦。
这场被称为“回家”的行动,也让克里米亚从地图上的争议区域变成了俄罗斯国旗上的一颗星。
不过,虽然克里米亚成功地并入了俄罗斯,但乌克兰也因为此事与俄罗斯的关系陷入了冰点,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乌克兰更是不止一次对克里米亚大桥进行轰炸,企图切断克里米亚与俄罗斯之间的纽带。
那么,克里米亚究竟有何特殊性,使得乌克兰与俄罗斯都对其非常看重?在并入俄罗斯以后,如今克里米亚老百姓的生活究竟过得如何?
展开剩余91%克里米亚的诸多优势
克里米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一个自治共和国,但其实它在俄罗斯的地位与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类似,只是拥有一部分自治权,并不算一个独立的国家。
不过,别看克里米亚连一个独立国家都算不上,但它却有着许多优势,这些优势也造就了它被俄乌两国争来争去的特殊性。
拿地缘战略价值来说,克里米亚所在的克里米亚半岛形似一只伸入黑海的巨手,控制着黑海与亚速海的通道,战略价值被军事家称为“黑海门户”。
位于其南端的塞瓦斯托波尔港是天然深水不冻港,自18世纪起便是苏联黑海舰队的核心基地。
历史上,“谁控制克里米亚,谁就主宰黑海”的论断屡被验证。
例如,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中,英法联军为遏制沙俄扩张,不惜投入数十万兵力争夺此地;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黑海舰队得以长期驻扎,直接威胁北约东翼,成为俄与西方博弈的军事支点。
而在资源方面,克里米亚周边海域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控制克里米亚意味着可以进一步开发黑海能源,并加强对乌克兰东部及高加索地区的战略威慑,再加上克里米亚的防空系统可覆盖黑海大部分区域,与叙利亚塔尔图斯港形成呼应,足以强化所控国在地中海的军事存在。
除此以外,克里米亚的经济价值也一点都不小,作为苏联时期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克里米亚拥有多个设施完善的港口,如塞瓦斯托波尔港和计划中的中乌合作深水港项目。
这些港口可缩短中国与欧洲贸易运输距离近6000公里,年吞吐量达1.5亿吨,使其成为欧亚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
此外,克里米亚旅游业发达,雅尔塔等地的疗养胜地吸引了大量乌克兰和俄罗斯游客,旅游业占经济比重显著。
苏联解体后,尽管乌克兰经济疲软,但克里米亚仍凭借独特资源维持了一定的经济活力。
正是因为如此,克里米亚半岛成为了欧亚大陆最具战略价值的地区之一,像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都想着能将其纳入囊中。
而克里米亚,最终也是被俄罗斯如愿以偿地得到了。
选择并入俄罗斯财盛配资
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实际控制是通过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社会操作实现的。
在2013年底,乌克兰亲俄总统亚努科维奇因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定引发大规模抗议,最终于2014年2月被议会罢免并流亡俄罗斯。
乌克兰政局突变后,克里米亚的亲俄势力迅速行动。
就在2月27日,武装人员占领克里米亚议会和政府大楼,升起俄罗斯国旗,并选举亲俄领导人阿克肖诺夫为总理。
随后,克里米亚议会决定提前举行公投,将原定5月的公投日期提前至3月16日。
而在克里米亚亲俄派行动的同时,俄罗斯这边也没有闲着,因为克里米亚当地居住着不少俄罗斯公民,所以俄罗斯便以“保护俄族公民”为名,在克里米亚部署未佩戴标识的军队,控制关键设施并包围乌克兰军事基地。
普京甚至承认,为威慑美国干预,俄方在克里米亚部署了反舰导弹,并秘密命令核部队进入备战状态。
此外,俄军在乌克兰边境进行突击战备检查,动员数万兵力展示武力,在俄军的这般布置下,乌克兰方面即使感到不满,也不敢轻举妄动。
就这样,3月16日的公投顺利开展,全民公投的选项包括“加入俄罗斯”或“恢复1992年宪法”。
官方结果显示,96.77%的选民支持入俄,投票率高达83%,但乌克兰及西方国家质疑公投合法性,称其违反乌克兰宪法和国际法。
不过,俄罗斯与克里米亚人民可不管这些,就在3月18日,普京与克里米亚领导人签署了《克里米亚入俄条约》,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当天全票批准该条约。
次日,普京签署总统令,宣布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俄罗斯联邦主体,至此,克里米亚在法律层面完成了“脱乌入俄”。
而克里米亚的人民之所以普遍支持加入俄罗斯,也是有着诸多原因的。
第一是在历史与民族认同方面,克里米亚自1783年被沙俄吞并后,长期受俄罗斯文化影响,61%人口为俄罗斯族,俄语为通用语言。
1954年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时,许多居民心理上仍认同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曾多次尝试独立或回归俄罗斯,但均被乌克兰压制,2014年乌克兰临时政府取消俄语地区官方地位,激化了俄裔居民的不满,因此,之后克里米亚人民才会纷纷选择投票给俄罗斯。
第二则是在经济保障方面,克里米亚经济长期依赖俄罗斯,尤其是塞瓦斯托波尔作为俄黑海舰队基地,每年为当地提供就业与资金。
乌克兰经济疲软时,俄罗斯承诺投入数千亿美元改善基建,并免除居民医疗、教育费用。
此外,亲俄民众担忧乌克兰新政府的“去俄化”政策可能引发民族冲突,认为俄罗斯能提供更稳定的保护。
最后则是自从2014年乌克兰发生政变以后,克里米亚人民便开始产生了对乌克兰动荡的恐惧。
克里米亚居民担忧成为“第二个顿巴斯”,俄罗斯通过宣传机器渲染“基辅政权迫害俄语族群”的故事,例如播放乌军镇压东部居民的视频,激发克里米亚人的危机感。
公投前,克里米亚街头出现大量亲俄示威,口号如“宁要俄罗斯的监狱,不要乌克兰的监狱”。
在这般影响下,即使原先对加入俄罗斯没有太多想法的克里米亚人民,最终也是将票投给了俄罗斯。
正是出于这种种原因,克里米亚人民才会支持加入俄罗斯。
而在加入俄罗斯以后,克里米亚人民的生活相比于从前也是有了很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是向好的方面发展。
老百姓如今的生活如何
苏联解体后,克里米亚长期被乌克兰管辖,但经济上一直依赖俄罗斯,乌克兰政府拿走克里米亚半岛近80%的税收,却很少反哺当地建设。
2013年,克里米亚人均工资仅相当于俄罗斯的40%,许多家庭连基本的饮用水都成问题,有85%的淡水都要依赖乌克兰北克里米亚运河供应,一旦断供,全岛就要靠水车运水度日。
但自从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以后,普京政府便迅速出手,比如修建跨刻赤海峡大桥、铺设海底电缆以及升级电网设施等。
2018年通车的克里米亚大桥让半岛与俄罗斯本土连成一体,货车运输时间从绕道乌克兰的3天缩短到40分钟。
如今,塞瓦斯托波尔机场的航班密度堪比莫斯科,俄罗斯本土游客开车几小时就能来度假,旅游业收入从2014年的200万人次飙升至2023年的700万。
除了在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了克里米亚很大的支持以外,在经济方面,俄罗斯也是出力良多。
自从克里米亚入俄以后,俄罗斯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让克里米亚人的收入翻了几番。
2014年当地平均工资约1.1万卢布(约合人民币900元),如今已涨到3万卢布(约2500元),退休金更是翻倍增长,与之前相比,克里米亚人民的生活无疑是富裕了许多。
当然,最令克里米亚人民满意的,无疑是教育资源的提升了。
新建的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教师工资比乌克兰时期提高3倍,许多小学生如今每周都能参加机器人编程兴趣班,这在乌克兰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不过高等教育仍面临挑战:克里米亚国立大学与俄罗斯顶尖学府的交流项目有限,优秀学生更倾向报考莫斯科大学或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克里米亚的高等教育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的。
结语
总的来说,11年过去后,克里米亚已经完成了从“乌克兰弃子”到“俄罗斯明珠”的蜕变,这里的老百姓享受着稳定的养老金、低廉的物价和独特的黑海风光,这在曾经的克里米亚人民看来,是几乎难以实现的一件事情。
因此,加入俄罗斯对克里米亚人民来说,大体上还是幸福的。
参考资料
克里米亚举行公投 西方与俄较量加剧.人民网.2014-03-17财盛配资
发布于:山东省趣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